近日,我去聽了一個關于刮痧的講座,聽說刮痧具有很好的防病效果。常來聽講座的一名同伴說,可以隨身攜帶刮痧板,想刮就刮。請問可以這么做嗎? “刮痧是一種泄法,不能想刮就刮,泄得過度傷真氣。”福建省人民醫(yī)院傳統(tǒng)中醫(yī)科李學麟如是說。 福建省老年醫(yī)院理療科主任翁勁松也認同李學麟的觀點。他說,從中醫(yī)來講,泄法主要針對實癥,把身體多余的能量、毒素通過刮痧等方式加快排泄出體外。刮痧主要是以治病為主,其次才是保健作用。如果過度使用泄法,有可能使人更加疲憊,甚至還可能加重疾病。 那么,刮痧適合用于哪些疾病呢?翁主任介紹,刮痧適用的疾病范圍比較廣,但效果是因人而異的。如咳嗽、慢性支氣管炎、肺部感染、腹瀉、頸椎病、肩周炎、腰腿痛、痛經、小葉增生、頭痛、食欲不振、牙痛、鼻竇炎等,都可以采用刮痧療法。但需要提醒的是,如果患以上疾病比較嚴重的情況下,建議采用綜合性的治療方法,而不能單純依靠刮痧。 同時,翁主任說,患有以下疾病也不適合刮痧,如白血病等出血性疾病、經期、孕婦、皮膚病、心衰、腹水、嚴重糖尿病、動脈硬化者等。 翁主任說,刮痧的部位是根據(jù)疾病本身而定的,但常用的部位有大椎、肩頸、喉嚨兩側、脊椎、脊椎兩側的肌肉、肘窩、腘窩等部位。對于普通人來說,不了解經絡,可以采用“哪兒痛,刮哪兒”的方法,如腹瀉,可以刮肚臍周圍的穴位。 翁主任提醒,刮痧過程中還要注意以下幾點:不建議在骨頭部位進行刮痧,如脊椎,脊椎上都是骨頭,如果力度掌握不好,易受傷,太陽穴周圍血管分布密集,也不建議自行刮;小孩子皮膚比較嫩,不建議上小學之前的孩子刮痧;過饑、過飽、過渴、過分疲勞、醉酒等情況下也不要刮痧,可在飯后1小時刮痧;刮痧過程中要注意保溫;刮痧后半個小時不洗冷水澡;刮痧后要注意水分的補充,可飲用1-2杯溫水;痧沒退,不能再次進行刮痧,以免傷皮膚。 |
精彩評論